培养计划共分六部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和时间分配、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以及学分要求、毕业及学位授予
一、培养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掌握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相关知识、能够与临床医生进行良好沟通、解决临床检验诊断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检验医师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领域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心中有爱;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
3. 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观念,实事求是,勤奋务实,具有执着的科学精神,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能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5.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6.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7.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合作与学习。
8.具有面向未来,主动适应生命科学新变革的能力。了解智慧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试标准。
10.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内涵。
(二)科学和学术领域
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医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全体和卫生系统中的问题。
3.能够描述生命各阶段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4.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5.能够掌握检验医学的主要知识和实验室结果服务临床的思维能力。
6.了解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学习以“人工智能”、“精准诊疗技术”为代表的医学新知识。
(三)临床能力领域
1.在具备临床知识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将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相结合,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等提供建议和咨询。
2.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3.具有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规范地书写病历。
4.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5.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6.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
7.能够及时向患者和家属/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诊疗方案。
8.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结合到临床实践中。
9.能够发现并评估病情程度及变化,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10.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沟通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者治疗。用对症、心理支持等姑息治疗的方法来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11.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
12.具有医学检验相关形态学辨认和基本诊断能力,具有医学检验相关机能学检验的基本技能和分析能力。
13.深入了解临床检验项目的意义,具有合理制订疾病诊断检验组合项目的能力。
(四)健康和社会领域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2.能够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相关问题,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因素。
3.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开展健康教育等。
4.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5.能够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6.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
7.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
三、学制和时间分配
学制八年,分本科阶段(1-10学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11-16学期)。其中本科阶段共251周:含教学140周,机动4周,考试16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2周,军事技能2周,社会实践9周,临床实习48周,毕业考试1周,假期29周;研究生阶段临床轮转33个月。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
(二)主要课程:
1.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
2.专业基础课程:检验医学导论、基本检验技术;
3.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技能学、中医学、麻醉学、检体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临床病原学与分子诊断、临床血液与体液学检验、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管理、皮肤性病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等。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本科阶段课程设置与授课时数
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共288.5学分,包含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教学三部分。
1.必修课
必修课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2.选修课
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限定选修课:限定选修课是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为拓展学生视野、扩宽学生专业知识、深化学生专业深度、满足学生专业兴趣所开设的面向某专业的若干课程。限定选修课每人选修不低于10学分。限定选修课具体设置、学时数及学分要求详见附表(二)“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本科阶段专业限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为加强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满足学生个人兴趣、体现不同学科交叉渗透所开设的供全校学生自由选择修读的课程,分为艺术类、人文类、专业类、创新创业类、科研方法类、信息技术类、体育类等类别。学生参加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类课外竞赛活动取得的创新创业学分可按相关规定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程每人选修不低于12学分,其中必须修满2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和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具体设置、学时及学分详见“重庆医科大学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3.集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含军事技能2周,2学分;劳动教育32学时,2学分;社会实践64学时,4学分;早期接触临床32学时,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48学时,3学分;临床实习48周,48学分;毕业考试1周,2学分。
(二)本科阶段课程设置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包含思想政治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体育、智慧医学语言基础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其中:
(1)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共6门,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及开设学期如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5学分40(40/0)学时,第1学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分48(48/0)学时,第1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学分40(40/0)学时,第2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5学分40(40/0)学时,第3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64(64/0)学时,第4学期;
形势与政策,2学分72(72/0)学时,第1-8学期每学期8学时,第9-10学期每学期4学时;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梳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西迁精神、抗疫精神、生命教育、校友故事、医者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2)大学英语,11学分176(176/0)学时,1-4学期开设。第1-2学期学习公共英语或通用学术英语,每学期3.5学分56(56/0)学时;第3-4学期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需求选修医学英语、医学英语视听说、医学英语人文阅读、英美文学赏析、人文英语视听说、外报外刊导读等课程,每学期必选1门,每学期2学分32(32/0)学时。专业外语限选课2学分32(32/0)学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3)大学体育,4学分140(0/140)学时,1-4学期开设,每学期1学分并计1次成绩。第一、二学年按照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教学,第一学年为健康体质促进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学会跑跳投基本运动技能为目标;第二学年提供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14个运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使学生学会2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1-2年级学生开展太极拳、游泳特色课程学习。按照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工作要求,对1-4年级学生每年开展一次体质测试。
(4)智慧医学语言基础,3学分48(22/26)学时,第2学期开设,教学内容以医学案例为主,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医工结合,培养医学生的智慧医学素养。
(5)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5学分40(40/0)学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1学期开设,1.5学分24(24/0)学时;第二阶段在第8学期开设,1学分16(16/0)学时。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2(32/0)学时,第1学期开设。
2.医学基础课程:包含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生理学、人体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
其中,人体解剖学分为人体解剖学A和人体解剖学B。人体解剖学A为系统解剖学,5.5学分88(24/64)学时;人体解剖学B为局部解剖学,5学分80(8/72)学时。
3.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检验医学导论16(16/0)学时、基本检验技术64(64/0)学时。
4.专业核心课程:包含临床技能学、中医学、麻醉学、检体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临床病原学与分子诊断、临床血液与体液学检验、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管理、皮肤性病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其中:
(1)内科学分为内科学(一)5.5学分和内科学(二)5.5学分。内科学(一)含呼吸病学32(17/15)学时,心内38(20/18)学时,肾内17(11/6)学时;内科学(二)含消化39(19/20)学时,血液27(15/12)学时,内分泌26(14/12)学时。
(2)外科学分为外科学(一)5学分和外科学(二)4学分。外科学(一)含普外80(48/32)学时;外科学(二)含骨外27(21/6)学时,胸外13(10/3)学时,泌尿14(11/3)学时,神外9(6/3)学时。
(3)临床病原学与分子诊断6.5学分104(80/24)学时,含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4)临床血液与体液学检验6学分96(80/16)学时,含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学。
(5)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管理6.5学分104(88/16)学时,含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
(三)本科阶段实践教学
1.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共48周。本专业学生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基地进行实习。实习安排如下:内科16周,外科8周,妇产科4周,儿科4周,中医2周,社区2周,检验专业实习12周。
实习安排原则:所有本试验班学生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基地进行实习,根据教学医院具体情况分配实习学生数量。
2.早期接触临床
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理念,在第一学年开设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课程,安排学生进入医院临床科室进行阶段性专业见习,提早接触行业,使学生从医患视角对医院、患者及医疗形成初步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3学分48(0/48)学时,第3-4学期开设,每学期均为1.5学分24(0/2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医路缘梦”、“社会调研”、“医路修德”、“时政沙龙”四个必选模块,“红色之旅”、“经典研读”两个模块二选一。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4学分64学时,通过开展“三下乡”、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完成,其中志愿服务不低于2学分。
5.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2学分,通过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社会劳动实践、专业劳动技能比赛、实习前劳动教育、生产实习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在专业课程中选择劳动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课程安排,强化专业劳动伦理教育和专业未来劳动发展趋势教育。
6.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内容包含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理论考试内容包括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全部科目,技能考试为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按照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及检验医学专业实习大纲进行设计。
(四)本科阶段其它专题教育
1.入学教育
(1)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介绍专业相关情况,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稳定专业思想;
(2)组织学生学习校史、校风、校规、校纪和学籍管理条例,加强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3)邀请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
2.毕业教育
通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考研及规培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咨询,使毕业生尽快在思想上、心理上、行动上做好准备,在就业过程中找准目标,摆正位置,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和继续教育打好基础。
3.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4学分,含军事理论2学分36学时,军事技能2周2学分,集中在新生入校后进行。
4.创新创业教育
第1学期开设检验医学导论,1学分16(16/0)学时;第8学期开设医学检验行业创新创业讲座,1学分16(16/0)学时。讲座将邀请医院检验科、第三方检验机构等介绍行业相关情况,使学生了解行业特点、行业动态、稳定专业思想、发掘学生自身特点与兴趣、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5.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2学分,通过美育课程、第二课堂和课外美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开设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书法等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学生必须修满2学分的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
(五)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课,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外语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补修课。学校统一开设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采用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与业余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评定,课程达到70分及格。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课程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60学分。
1.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学分共288.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共203.5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63学分,选修课共22学分。
2.本专业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通过临床医学类专业“三段式”综合考试,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二)研究生阶段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成绩合格;
2.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3.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4.完成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并达到发表论文要求。